冬奥 | 向世界展示中医药文化之美

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宣布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世界正式进入冬奥会时刻,来自各国的运动员将用实力诠释奥林匹克精神与文化。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我国“十四五”期间重大标志性活动,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经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同意,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指导下,由中国中医科学院牵头在冬奥会主媒体中心设中医药文化展示空间。这是中医药作为特展首次在奥运会上亮相,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医药文化的难得机遇。中医药文化展示空间设在冬奥会主媒体中心。主媒体中心是全球注册平面媒体及转播商的赛时媒体总部,预计接待3000多名文字及摄影记者,约12000名转播人员,包括来自全世界的主要国际媒体记者。中医药文化展示空间展览以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为基线,围绕“一枚诺贝尔奖、两部世界记忆名录、三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四次中药资源普查、五大体验项目”展开。

 

一枚诺贝尔奖书写中医药对人类的贡献

 

作为此次展览的第一部分,用全世界影响最大的科技成果奖——诺贝尔奖来诠释中医药对人类的贡献。这部分以“青蒿:焕发新生的小草”为名,以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奖为基础,展现植物到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引出古老的中医药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对人类健康的贡献。此部分首先用视频的形式,详细介绍了青蒿素发现的过程以及屠呦呦因此荣获诺贝尔奖的情况。实物展示了屠呦呦荣获的诺贝尔奖、拉斯克奖以及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这也是中国生物医药行业荣获的最具代表性的奖项,凸显了中医药文化的厚重感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同时还以MG动画的形式,回顾了青蒿素研究发明的过程及展示青蒿素的分子方程式,在橱窗里展示了植物青蒿的3D打印实物。用青蒿这棵不起眼的小草,证明“中医药是个伟大的宝库”,也充分体现了中医药为人类健康所做的重大贡献。

两部世界记忆名录代表中医药对世界文献的贡献

 

中医药文献典籍是中医药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我国两部中医药典籍《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代表着中医药典籍的世界意义。在中医药文化展示空间,以图文及实物的形式对这两部作品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通过这两部代表性典籍,向全世界媒体记者介绍中医药文献典籍的情况,展示中医药文献典籍对世界文献的贡献。《本草纲目》是由中国明代李时珍编著的一部药物学专著,内容涉及医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等诸多领域。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称该书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基性著作,成书于距今2200多年前的中国战国时期。该书系统总结了公元前2世纪以前中国古代传统医学的实践经验,揭示出中医学的生命观、思维方式和认知方法。这两部文献所构建的理论体系和医疗模式至今仍然被传统医药学运用和西方医学借鉴,是世界医学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最好见证。

 

三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中医药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2013年8月20日,习近平在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时表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着人类文明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中医针灸、太极拳、藏医药浴法先后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标志着中医药文化逐步得到全世界的认可。

 

在中医药文化展示空间,用视频加实物展示的形式,详细介绍了中医针灸、藏医药浴法这两种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况。太极拳则作为主要体验项目,用太极拳加AI的形式展示,并且可以让参观者跟随AI进行练习。藏医药浴法是中国藏族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识与实践,是以《四部医典》为代表的传统藏医理论在当代健康实践中的继承和发展,2018年被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医针灸2010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0年太极拳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次资源普查展现丰富的中草药资源

 

古代,神农尝百草为中药学的发展打下基础,也是现有记载最早的中药资源普查。到了唐代,唐宋之后,每隔一个时期官方开展一次中药的资源普查,形成了《唐本草》等成果。建国后,由中央政府组织,先后进行了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这一部分,用视频及地图和植物标本的形式详细介绍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的情况及取得的成绩。2011年开始的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利用十年时间,组织5万多专业人员,走遍全国95%的县区,开展全国中药资源调查,发现可用的中药资源13000多种,中国药用植物特有种3150种。发现新物种近100种,通过对79种的研究,60%有潜在药用价值。以实物的方式展示了代表性的出土文物地黄和灵芝(均为3D打印复制品)。地黄是2016年江西省南昌市海昏侯墓出土的迄今最早中药炮制品,遗存出土于M1椁室。浙江田螺山等遗址中出土了灵芝,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灵芝,说明在6800年前中国人已经开始应用灵芝。

 

五大体验项目展示中医药文化

 

在中医药文化展示空间,根据中医药文化特点,专门设置了5种可供参观者体验的中医药文化项目。包括太极拳AI体验区,二十四节气查询体验区、针灸铜人经络查询体验区、独特诊疗体系查询体验区、中医药在世界各地查询体验区。

 

其中“AI太极”是由郑州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智能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团队开发,以陈式太极拳为蓝本,开发满足不同人群难易程度的太极拳自然交互数字化训练平台,通过高清全景展示与人机双向自然交互教学相结合,采用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方法实时捕捉人体的关节点数据,实现太极拳动作位姿、节奏与能量变化的智能评估,最终给出“检验”练习者的学习报告与综合评分。

 

二十四节气查询体验区,则是在详细总结二十四节气知识的基础上,结合二十四节气与中医健康养生的关系,制作成程序之后,参观者可以自行查询每个节气的特点,了解相关知识。

 

针灸铜人配合经络循行查询,以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的形式展示中医药文化。专门开发穴位查询系统,运用人体高精度扫描技术采集人体信息数据,然后通过大数据可视化的手段将这些信息生动地展示出来,真正实现了用科技揭示人体的奥秘,参观者可以在屏幕上查找自己感兴趣的经络和穴位。

 

 

独特诊疗体系查询体验区,利用现代科技结合中医药特色诊疗特点,为参观者提供查询体验服务。在这一区域,参观者可以了解到中医药独特的诊疗体系,包括望闻问切四诊,还可以详细了解中医特色疗法,包括拔罐、推拿、穴位贴敷、夹板固定、正骨疗法等知识。

 

中医药在世界各地查询体验区,以互动屏的形式,利用现代科技,展示从古代“丝绸之路”到现代“一带一路”中医药在世界的传播情况。包括古代丝绸之路中医药传播情况,中医药传播到196个国家和地区,国外中医药立法、“一带一路”中医药海外中心及中国中医科学院开展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情况。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记者可以自主查询所在国家中医药发展及立法情况。

 

 

中医药文化展示空间还着重介绍了中医药参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情况及2000多年的疫病斗争史。用视频的形式详细介绍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情况及取得的成就。参观者可以了解到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政府的号召下,中医药人组成应急医疗队第一时间介入,抽调高级别中医药专家深入一线参与疫情防控工作。通过对患者察看分析,总结出此次疫情的发病规律,经过科学的总结归纳,研发出效果突出的“三药三方”,形成针对临床不同分型患者的系统性治疗方法,纳入中国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医药的介入,降低了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率,有效减少了轻症患者向重症发展,是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瞩目成就的重要力量。以实物的方式展示“三药三方”,并进行详细介绍。

 

 

为了更好的传播中医药文化,此次展览还专门设计制作了一系列文创展品,包括9个中草药内容冰箱贴、5个中医特色书签、1组五禽戏玩偶、五行印章及介绍中医药文化的折页等。通过以上不同的展示和体验形式,传播中医药知识,让来自世界各地的一万多名媒体记者了解中医药文化。此次展览是在冬奥组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指导下,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联合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完成。展览从2022年1月4日开始直至冬残奥会结束。展览开幕至今,已接待来自全世界上百个国家和地区的记者5000余人次。

 

 

来源:中医科学院小喇叭

发布时间:2022年02月10日